山東霍爾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國熱線:400-800-5896
公司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金馬路1號歐龍科技園
文章來源:霍爾德電子 發布時間:2023-03-15 11:18:23 瀏覽次數:517次
2022年,長江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提升至98.1%,長江干流水質連續三年達到Ⅱ類標準。但當前長江流域總磷污染問題依然突出,總磷作為國控斷面定類因子的比例達50%左右,仍遠高于其他污染物,同時,中上游部分支流和中下游部分湖泊水體總磷超標明顯,總磷削減攻堅工作任重道遠。
潘碧靈指出,長江流域是我國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也是我國生豬和淡水水產品的主產區,農業生產強度高,總磷等污染物排放基數大。隨著“三磷”企業和城鎮生活等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農業面源已成為長江流域總磷的主要來源,且占比越來越高。因此要從加快推進農業發展綠色轉型、持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監管能力、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扶持力度四個方面入手,打好打贏長江流域總磷削減攻堅戰。
農業面源面臨許多問題與難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升。長江流域內蓄禽養殖大省多,畜禽養殖糞污排放量大,是農業面源的第一大來源。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長江流域畜禽養殖糞污年產生量15億噸左右,但糞污資源化利用程度不高,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治污能力較低,規模以下畜禽糞污直排問題依然突出。
其次是種植業面源污染防控壓力依然較大。長江流域耕地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4%,糧食產量占比超過全國總產量的1/3,化肥施用量處于高位,部分地區化肥施用強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有機肥比例在肥料使用中僅占20%左右。受施肥強度高、施肥方式不科學等影響,流域內化肥氮磷利用率低、流失量高,由此產生的面源污染不容忽視。根據研究報道,磷肥利用率平均僅為10%~25%。
最后是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能力十分薄弱。長江流域內池塘養殖分布廣泛,產量占全國池塘養殖產量的60%以上。由于高密度養殖、過度投肥投餌等原因,水產養殖尾水水質普遍較差,總磷污染尤為突出。水產養殖池塘在換水或冬季干塘時尾水集中排放,對周邊水體水質影響較大。但目前流域內多數養殖戶缺少綠色養殖和生態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明顯滯后。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打好打贏長江流域總磷削減攻堅戰的難點和關鍵點,按照“源頭減量—循環利用—過程攔截—末端消納”的基本治理思路,可從四個方面著手推進。
首先,加快推進農業發展綠色轉型,優化調整畜禽養殖結構和布局,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加快推廣多品種混養、稻漁綜合種養、“設施養魚”等生態養殖模式。
其次,持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提升規模養殖場糞污收集與處理設施裝備水平,并確保設施正常運行,鼓勵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采用“種養結合”等模式消納畜禽糞污。采用生態溝渠、生態塘等建設農田氮磷攔截生態系統,實現農田尾水“零排放”。
再次,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監管能力,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通量監測與評估,掌握農業面源污染時空演變規律特征,確定農業面源污染監管的重點區域、重點時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管平臺,實時更新農業面源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
最后,通過整合統籌涉農資金,加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等,出臺農民施用商品有機肥補貼政策,鼓勵支持第三方主體開展糞肥收集、處理、施用等專業化服務,降低水中總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