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霍爾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國熱線:400-800-5896
公司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金馬路1號歐龍科技園
文章來源:霍爾德電子 發布時間:2019-12-20 05:25:49 瀏覽次數:903次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控制已成為2018年空氣污染控制的主要方向。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環境管理能力和技術,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污染源,對癥下藥,制定控制措施。
投資需求將超1730億 VOCs治理邁向精準時代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的深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和PM10的年均濃度逐年基本下降趨勢。空氣環境中污染物成分結構的變化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污染逐漸上升。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不僅是產生可吸入顆粒物(PM2.5)的主要前體,也是臭氧污染的重要污染物。《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防治空氣污染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不符合標準的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將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與此同時,《三年行動計劃》還指出,下一步將是研究發布臭氧污染防治指導文件,繼續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特別是重點實施“十三五”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無論是從目前的空氣污染成分分析還是從保護藍天的戰斗目標來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控制已經成為空氣污染防治的重點。
目前,控制空氣污染的空間進一步縮小,空氣污染的構成正在發生變化,空氣污染源正在發生變化,能源結構和工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因此,實現更大的治理結果無疑更加困難。據說所有的變化都離不開它們自己,但是污染源的變化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控制和空氣污染的控制帶來了更多的障礙。
在這種背景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控制需要在新形勢下建立更精確的控制系統。新一輪藍天防御戰三年計劃的制定開啟了這樣一個新階段。
柴法赫(Chai Fahe),國家空氣處理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前副院長,表示經過幾年的處理后,PM2.5的組成也在發生變化,硫酸鹽的含量明顯下降,但硝酸鹽和有機物的百分比卻有所上升。這一比例的變化意味著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控制已成為2018年空氣污染控制的主要方向。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環境管理能力和技術,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污染源,對癥下藥,制定控制措施。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控制不僅是空氣污染控制的重點,也是空氣污染控制的難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污染排放來自各行各業。燃料燃燒會產生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運輸會帶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污染,建筑和裝飾材料、紡織工業、電子和電氣工業都會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氣體,甚至吸煙、取暖和烹飪產生的煙霧也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污染的來源之一。因此,分散而復雜的來源使得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管理更加復雜。
然而,在眾多污染源中,交通、工業和燃煤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控制的關鍵方向,也是空氣污染防治的關鍵領域。因此,控制汽車和減少煤炭已經成為處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好方法。
對于許多污染源來說,改善能源結構和使用清潔能源是未來趨勢和發展的源策略,也是促進綠色生產體系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途徑。它們甚至可以被稱為治療所有疾病的方法。此外,針對交通運輸中的污染源,提高燃料質量也將有助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控制和綠色交通。
然而,回到制定精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控制計劃的話題上,利用“環保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概念推出精確的監控和決策支持系統,利用網格技術精確鎖定源頭,是開放監測渠道、構建精確控制系統的有力支撐。
VOCs控制領域一直是空氣污染控制的短板。從技術上講,復雜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處理技術是這一領域束縛的主要原因。然而,不斷催化的市場機遇迫切需要技術創新來釋放新的治理空間。
目前,催化燃燒技術因其起燃溫度低、范圍廣而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處理技術之一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已逐漸成為北京、天津和唐山、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經濟和工業發達地區空氣污染控制的重點。鋼鐵、化工等非電力行業對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處理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展望未來,探索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治理的新模式將是一個準確的時代和產業集群效益的時代。據中國清潔空氣聯盟預測,到2020年,中國工業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將比2009年減少430萬噸,由此產生的投資需求將超過1730億元。
水質重金屬檢測儀的優勢(水質重金屬檢測儀應用領域)
2024-05-27總氯檢測儀校準規范(總氯檢測儀校準步驟與注意事項)
2025-06-06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停用怎么保養(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維護與存儲)
2025-06-12飲用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為什么要投資于安全管理的飲用水)
2025-07-25在線溶解氧分析儀使用方法(在線溶解氧分析儀工作原理)
2024-04-07生物毒性檢測儀與傳統檢測儀相比優勢如何?(生物毒性檢測儀在環境監測中的作用)
2024-10-09水質酸堿檢測儀的使用方法(水質酸堿檢測儀的應用)
2024-09-12海南昌江打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飲用水的水質檢測ph標準是多少)
2022-06-16